7时起床,10分钟洗漱整理完毕,开始跑操。7时40分,整理完内务后吃早饭。8时30分,他已经站在训练场上开始体能训练,负重百米、负重十楼、攀爬楼梯……
他叫马绍平,是西宁市城中区消防救援大队长江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
儿时梦想变成现实
“报告!”
穿着一身蓝色训练服,站在门口敬礼,喊报告的就是马绍平。这名笑起来露着一口白牙,不好意思时会用手挠挠头的大男孩今年23岁,在长江路消防救援站工作已经5年了。
马绍平说,小时候觉得消防员这个职业很伟大。2017年,他毅然选择参军入伍;2018年,他到长江路消防救援站成为了一名消防员。
5年来,马绍平获得过两次三等功。一次是2019年因工作表现突出,另一次是2020年西宁市地面塌陷事故中,马绍平冲在一线救援。
5年只回了4次家,蓝装穿在身,他用青春照亮了梦想。
忠诚和奉献是他的信念
今年1月14日18时21分,西宁市城中区雷鸣寺街一家海鲜店铺起火,引燃了四层居民楼。接到任务后,18时27分,马绍平和队友就抵达了现场。半个小时后,火势得到控制,明火被扑灭,确认现场无复燃迹象后,20时50分左右,救援队撤离。
1月15日凌晨2时31分,城中区北斗宫街6号院15号一家店铺发生火灾。刚从前一个现场撤离,还没有好好休息的马绍平和队友,在听到警铃的第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下楼穿戴装备,并于2时37分到达现场。凌晨4时45分,明火被扑灭。在救火的同时,马绍平和队友将一些未被殃及的商品从店里抱出,避免了店家的部分经济损失。
马绍平说,忠诚与奉献就是他的信念。
抢险救助义不容辞
“119吗?胳膊卡栏杆里了。”“119吗?猫在屋顶下不来了。”“119吗?我被困在电梯里了……”
随着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对防火工作的重视,近几年,火灾出警量逐渐降低,但是马绍平和同事们并没有闲下来,而是投入到了各类社会救援、抢险救灾任务中。这也意味着,消防员要随时面对棘手的问题。
2021年2月21日,长江路消防救援站接到求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收一名腿部被农耕机贯穿的伤者,需要消防人员协助破拆救援。接到任务后,马绍平和其他8名队员迅速赶赴医院。
伤者右腿插入三片旋转钢刀,如果不能及时拆下,将影响后续治疗。了解情况后,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队员们用小型切割机缓慢拆除。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救援,旋转钢刀被成功取下,马绍平和队友协助医生给伤者做了一台“特殊手术”。
一身“火焰蓝”便是一生的使命,坚守和付出都是责任和担当。愿烈火英雄,每次都能平安归来。(吴予琴)
上一篇: | 携手战胜疫情 关怀温暖人心 省直机关工委慰问疫情防控一线干部职工 |
下一篇: | 将法治“种子”根植于青少年心中--政务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