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宁11月23日电 (记者甘海琼、实习生马司宇)11月21日,“青海省林学会2025年度学会综合能力提升高端学术交流会”在西宁市大通县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汇聚智慧、交流互鉴,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林草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全面提升学会服务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能力。

交流会现场。实习生 马司宇摄
在学术交流环节,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带来了前沿精彩的学术报告。国家林草局发改司原一级巡视员杜纪山首先作了《青海林下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模式创新》的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坤良教授分享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青海师范大学曾阳教授深入探讨了《高原特色植物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的路径与前景;黄南州麦秀林场高级工程师韩富忠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了《浅谈青海小蠹虫治理》的专题分享。各位专家的报告内容翔实、视角多元,引发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和深刻启迪。

察汗河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科普实验教育基地。实习生 马司宇摄
为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当日下午,会议组织了多地实地观摩。与会代表一行循着“科研-保护-产业”的脉络,先后考察了察汗河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科普实验教育基地、纳楞沟的森林经营现场以及宝库林场的博士后工作站与生产防火设施。通过近距离感受生态多样性的鲜活,聆听专家的实地细致解读,亲眼见证科研转化与资源利用的真切成果。

与会代表参观研究各类标本。实习生 马司宇摄
青海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中华水塔”,广袤的森林、草原和湿地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青海省持续推进林草生态建设,通过“三绿并举、四库联动”,2024年以来完成国土绿化2541.4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8.56%;“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以来,落实中央投资45.24亿元,完成建设任务2822万亩,8.9万余名生态管护员坚守一线,全力守护生态安全。
当前,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期与窗口期,此次会议的召开为聚焦林草科技前沿、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搭建了重要平台。并以前沿科技交流为核心,切实为学会发展赋能,也为青海林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科技动能。
| 上一篇: | 海北刚察:做活文旅融合文章 绘就景美民富新画卷 |
| 下一篇: | 西宁城西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多元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