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宁5月1日电 (刘沛然、张永)近期,长江科考队在青海省长江源区通天河段科考时发现,自1956年长江源区历史监测以来,首次出现大规模凌讯冰排现象,最高冰凌高达7米,距离长达400公里。
据悉,今年春季长江源区降水偏少辐射增强,源区热量充分,雪线升高,冰面产流面积扩大,消融径流增加而出现长江源区凌讯的新水文现象。
长江源区通天河段大规模凌讯冰排现象。张永摄
长江源区通天河段大规模凌讯冰排现象。张永摄
河道边未消融的冰。张永摄
河道边未消融的冰。张永摄
据介绍,凌汛,俗称冰排。指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凌汛现象主要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我国北方的河流,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发生凌汛概率较高。
长江科考队表示,在今后的长江源区通天河段河流规划、沿岸涉水工程设计论证、防灾减灾等工作中应对凌汛现象予以重视,同时加强源区凌汛形成演化的监测研究工作。
上一篇: | 青海省规划打造一批生态旅游风景道 |
下一篇: | 西宁车站逐步恢复旅客列车 |